随着齐国日趋强盛,稷下学宫也进入了鼎盛时期。主张“无为而治”黄老之道开始显现出局限之处。齐国统治者迫切期望新的“思想指导”。 雄心勃勃的孟子两次来到威名遐迩的稷下学宫,先后与齐威王与继任的齐宣王会面。著名的“稷下论战”便由此爆发。 一边是名震天下的儒学宗师,另一边是求贤若渴的理想明君,这样的结合令人遐迩。然而,孟子所代表的儒家理想主义思想,并不应和战国时代的现实环境。另外,在喜好大场面的齐宣王影响下,稷下学宫原先“学以致用”的治学风气,也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。随着孟子的怅然离去,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稷下学宫逐渐透露出衰败的隐患。